七八相声网 > 小品台词 > 崔莺莺台词(三个女人三台戏作文(崔莺莺、窦娥、杜丽娘))
崔莺莺台词(三个女人三台戏作文(崔莺莺、窦娥、杜丽娘))

作者:6平米

《读张爱玲》中“戏台上的旦角”和“崔莺莺”在文章中...

《读张爱玲》中“戏台上的旦角”和“崔莺莺”在文章中...

第一段中说:“细细密密的碎步儿如戏台上的旦角”,哪一个又能比得上崔莺莺”,这两句中加点的词在文章中分别指什么? “戏台上的旦角” “崔莺莺” 细细密密的碎步儿如戏台上的旦角 指的是文章水平不高的文人。 崔莺莺 指的是 张爱玲。

崔莺莺的愁

崔莺莺的愁

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主题之所以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首先得力于崔莺莺这一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小说《莺莺传》写的是张生的风流韵事;《董西厢》也是以张生为故事的主角,渲染的是张生对美色的不懈追求;而《王西厢》才是真正的"莺莺传",莺莺被放在比张生更突出的地位,着重写她的恋爱心理、性格发展和遭际命运,写她对爱情的追求。这个变化反映了作者把最大的同情和赞美倾注在受封建礼教迫害最深而又敢于反抗的女性上,表现了先进的妇女观。
  崔莺莺是个美丽而又多情的相国小姐,既深受封建文化的熏染,又不满封建礼教的束缚,最后终于走上了叛逆者的道路。她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刻划得最成功的、具有叛逆性格的贵族妇女典型之一。
  剧作一开始,她是作为一个怀春少女的形象出现的。她因父丧,和母亲老夫人扶柩回老家安葬,中途被阻于普救寺内,等待她的未婚夫郑恒来相帮。老夫人看管甚严,不准她"不告而出闺门",只在无人时才让丫环红娘相陪"闲散心耍一回"。她上场后第一段唱词是:【幺篇】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这分明道出了一个被禁锢在寺庙里的妙龄女子对韶华虚度的感伤,也可窥见她对父母早年定下的和郑恒的婚事的不满。
  《西厢记》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写崔莺莺和张生邂逅相遇,萌生爱情。莺莺的美貌,先是从张生眼里作了正面描写,后来又在"闹斋"一折里通过写她的出现,使法堂上"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没颠没倒,胜似闹元霄",甚至因"贪看莺莺,烛灭香消",作了更充分更生动的侧面烘托。正是莺莺的"倾国倾城貌",迷住了张生的"多愁多病身"。而莺莺对张生这个"外象儿风流"、"内性儿聪明" 的青年也是一见留情:红娘告诉她"那壁有人",催她回家,而她却回头觑视张生,"慢俄延,投至到拢门儿前面,刚挪了一步远"。在"联吟"一折,红娘告诉她张生打听小姐消息时,她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笑着嘱咐红娘"休对夫人说"。听到墙角张生吟诗时,她还大胆向张生倾诉衷曲,依韵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表达了自己不愿再过封建礼教拘系下的孤寂生活,希望能获得同情和爱慰的感情。当张生受了和诗的激励,竟然"拽起罗衫欲行"时,莺莺并不惊惶回避,而是"陪着笑脸儿相迎"。要不是"怕夫人嗔着"的红娘叫她回家去,或许二人还会深谈。在做道场时,她又对张"好生顾盼",眉目传情。虽然她的举止始终不失大家风范,但是她的内心已掀起爱情的波澜。这显然是封建礼教和她的相国小姐的身份所不能容许的。
  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写崔莺莺和张生爱情逐渐成熟,以及和老夫人发生冲突。正当莺莺因见了张生,"神魂荡漾,情思不快,茶饭少进"时,突然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指名索要莺莺。莺莺为了解救全家和三百僧众,挺身而出,提出"五便三计",甘愿牺牲自己的青春、幸福,乃至生命,表现出她不但形体美,而且心灵也美。当张生宣布自己有退兵之策时,莺莺暗自高兴,"只愿这生退了贼者",她可以按照老夫人当众的许诺,嫁给如意的张生了。兵退之后,莺莺对张生的风度和才德的爱慕更进了一层,还怀有感激钦敬之情:"免除崔氏全家祸,尽在张生半纸书。"她尤其庆幸:"我相思为他,他相思为我,从今后两下里相思都较可(病愈)。"谁料想老夫人却变卦赖婚,"着莺莺做妹妹拜哥哥",这不能不引起已堕入情海之中的莺莺的怨恨,责怪"老夫人谎到天来大","将俺那锦片也似前程蹬脱(踢开)"。心中暗骂老夫人是个"口不应心的狠毒娘",开始走上了叛逆、反抗的道路。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写莺莺在叛逆道路上的曲折反复的思想发展过程。她毕竟是个大家闺秀,虽然有追求爱情自由的愿望,但又不能一下子挣脱封建礼教对她的束缚。她得知张生有病,央求红娘探望。而当红娘带回张生书信,她内心很兴奋,表面上却要装假,大发脾气,要告过夫人打下红娘下截来。本来是她写诗约张生幽会,张生应约而来时,她却又把张生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这种出尔反尔的举动,反映了她自身的深刻的矛盾。莺莺既拘于封建礼法对她的长期教育和影响,又提防老夫人派来的"行监坐守"的红娘是否会向老夫人告密,还担心倜傥风流的张生能否和她白头偕老,这就使她在叛逆、反抗的道路上不得不一步三回头,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这一本戏看起来似乎是表现莺莺和红娘、张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其实质却仍然是叛逆者和封建礼教的矛盾斗争,真实地反映了贵族小姐背叛封建家庭时瞻前顾后、曲折反复的历程。
  在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中,莺莺由于红娘的帮助,终于冲破封建礼教之大防,与张生私结了百年之好。这是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的背叛,对"门当户对"的封建门阀观念的否定,标志着莺莺叛逆性格的一个重大飞跃,她的反封建的思想、行为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矛盾冲突并未结束,老夫人得知后,逼迫张生进京赴考,得官后才许成婚,而她却认为诚挚专一的爱情比荣华富贵更值得珍重,因此对"金榜无名誓不归"的张生说:"但得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来。"表明了她对封建社会价值观念的鄙弃,这和当初张生为了爱情而弃置功名的志趣是一致的。她还在梦境中私奔出城,追随张生同去,认为"有限姻缘,方才宁贴;无奈功名,使人离缺。"表示"不恋豪杰,不羡骄奢;自愿的生则同衾,死则同穴。"莺莺把功名利禄看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把爱情置于其上,这在封建社会极为难能可贵,说明她的叛逆性格已经在同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的斗争中由摇摆而坚定,最终完成。
  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圞》,写郑恒造谣张生中状元后被卫尚书招赘为婿,张生衣锦还乡,真相大白,和莺莺团圆成亲。在这一本里,莺莺的戏不多,主要表现了对张生的无尽思念,性格没有什么新的发展。她接到张生高中报喜的书信时说:"早是我只因他去减了风流,不争你寄得书来又与我添些症候。"这仍然是写她重恩爱而薄功名的思想感情。

崔莺莺原型

崔莺莺原型

唐代的大量资料表明崔莺莺之原型当是其姨表妹无疑,却有个近人陈寅恪揣测其为 “酒家胡”。
这元稹对崔莺莺、韦丛、薛涛、刘采春这几个都为他付出了真情的女子无一真心,虽有才却是个十足的渣男。

更多内容移步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相声小品大全